实。六国会盟,共同起兵瓜分秦国。当此危机之际,秦国诛杀六国商人密探,只会更加刺疼六国,使其以拯救六国商贾为口实,迅速举兵攻我。以秦国目下实力,我能抵挡几时?”
公孙贾淡淡问道:“以你之见,不杀密探,六国便不举兵?”
景监正色道:“不杀密探,自然也不能使六国罢兵。然则,至少可使六国一时找不到口实,大举联兵或可生变,秦国或可在此期间谋求对策。”
杜挚哈哈大笑:“景监将军大有谋略嘛,谋个办法出来也。”
景监没有理会杜挚嘲讽,自顾将一路的思索一口气说了出来:“天下连年征战。然但凡举兵,都必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。否则,师出无名,士气民心必然低落,联兵作战也会有诸多困难。秦国对密探拘而不杀,就是向天下昭示,秦国愿意同六国和解。若拘而尽杀,则公然和山东六国立结血仇。如此,六国朝野都会对秦国恨之入骨,纵然尽力斡旋,怕也难逃兵灾。唯其如此,六国密探非但不能杀,还当保护其财货,善待其人身,照常让他们在秦国经商,去留自便。此中轻重,敢请君上与列位大人权衡。”侃侃道来,有理有据,显然是一路苦思的结果。
小人物一席话,大厅中一时无人反驳,良久静场。
这时,左庶长嬴虔粗重的声音响起:“景监将军言之有理。以秦国目下实力,一个魏国已经难以抵挡,岂能和六国同时为敌?”栎阳令子岸也跟了上来:“子岸赞同左庶长所言,不杀密探!”子岸很清楚,国君本来就命令不杀不掠,左庶长一讲话,等于此事敲定。
公孙贾在每个人说话时都不断点头,此时平静笑道:“大局已经清楚。究竟如何,还是君上抉择。”甘龙面无表情,一言不发。杜挚微微冷笑,也不说话。这时,秦孝公轻轻一拍书案:“也好。六国密探,暂且不杀,财货不动,人身不伤。若六国有变,再杀之亦不为晚。彼在我手,何惧之有。然,栎阳令须对六国密探严加监视,不许任何人在半年内离开秦国,更不许逃走一个。否则,斩首无赦!”年轻国君在政事堂第一次显示权力,不怒自威。
“臣下遵命!”栎阳令子岸肃然领命。
“诸位,”秦孝公环视大厅道,“山东六国会盟,要划定势力范围,要瓜分秦国,将七大战国变成六大战国!山东六国,将在何时用何种手段,实施其分秦野心,目下尚不清楚。然则可以确定,秦国已经面临百年以来最为深重的灭国危机。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!这是秦国妇孺皆知的一句老誓。当此存亡之际,我等君臣应同心谋国,群策群力。如此,方能谋划出稳妥的对策方略。”说完,秦孝公悠悠巡视一圈,“诸位不要有任何顾忌,哪位先说都行。”
场中又一阵沉默。在此之前,这些大臣们也都风闻了六国会盟的种种消息,其中不乏六国密探有意透露的各色流言。今日国君郑重昌明,要征询存亡大计,大臣们顿时感到了强大压力。打,打不过;逃,逃不脱;投降,不可能。一定要拿出一个不打不逃不投降的对策,方能消解这场危机。可是,危机迫在眉睫,仓促间如何思谋得周全?一时间,谁也没有开口。
良久,上大夫甘龙谨慎开口:“老臣以为,六国会盟,吞灭诸侯,瓜分秦国,此举不合于礼,亦不合于道。秦国本是平王东迁之开国诸侯,对王室厥功至伟。秦国有难,天子不会坐视不理。老臣以为,当上书洛阳周王,以天子名义下书,驳斥六国会盟之谬,使真相大白于天下。与此同时,秦国以王室名义,联合若干中小诸侯,组成一支数十万大军,抗衡六国兵马。若能如此,则危难可解,国家幸甚。”甘龙字斟句酌,一番话持重谨慎。
景监率直,认定只要把自己想好的说完便不负庙堂,谁的脸色也不看。听完甘龙的对策,他不禁噗地笑了,又使劲儿憋住。见无人说话,他正容发问道:“上大夫对策,未免太过迂阔。周王室衰落,一片孤城,自身尚且难保,六国谁会认这个天子?且不说周王不敢谴责六国,即或下书,又有甚用?至于以王室名义联合中小诸侯,组成数十万大军,更是白日大梦……”
“景监大胆!”杜挚面色涨红,抢断话题高声道,“上大夫所言极是。名正则言顺,六国会盟,周天子与秦国并天下诸侯,同受欺侮。秦国唯借天子名义,声讨其荒谬,方可号召天下诸侯,组成多国盟军。得道多助,如何白日大梦!”
嬴虔冷冰冰道:“君上有言,群策群谋,言无顾忌。你急甚来?”
杜挚顿时语塞:“好好好,我不说。他说。”
公孙贾破例一句:“行则可行,确实无大用。君上明断。”
左庶长嬴虔一直皱眉沉思,这时抬头道:“上大夫之策,天子下书一点,可行,无用;联兵抗衡一点,有用,难行。且不说仓促拼凑盟军,根本没有战力。仅拉起多国盟军,就极难做到。六国之外,天下尚有三十余个中小诸侯国,军马总计在三十万左右,确是一个很大数目。但这些邦国,都被六国分割在若干个零碎夹缝中,兵马根本无法越过大国集结。即或越过,也无法进入函谷关。还有,六大战国本来
三、政事堂憋出了一条奇计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